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关注

奇!我的抑郁症蒋先生中药治好

时间:2021-12-24  来源:  作者:

今天是冬至。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这一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是我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我郑重宣告,缠身两年多抑郁症,否极泰来,现在已经全好了!这等大好事,是拜永人堂蒋章元先生所赐,我必须冲破陈旧观念,与大家原原本本分享我的患病经历和治疗体会。

记得南怀瑾先生曾预言,20世纪是癌症的高发期,而21世纪,则是精神病的高发期。此话一点不假,我知道眼下周围患此病还真不少。

2019年我17岁,也就是我高三末期的时候,因为学业压力大,情绪波动,有了忧郁倾向。2020年6月体考结束后,紧接着是7月的高考,虽然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但凭我的底子,其结果与我心里的预想目标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父母百般阻扰我的复读计划,实在无法跨越这个事实和理想构筑的巨大鸿沟,我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但它基本不影响我的日常生活。那段时间,因为考上大学的缘故,家里和亲戚给了些钱,表示祝贺,加上我自己也有点的积蓄。我开始放纵自己,暴饮暴食、放肆酗酒,发泄心中的郁闷和痛苦。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初。

一段时间的灯红酒绿,花天酒地,虽然给我来短暂的愉悦,但是快感褪去,接下来是严重的精神危机。一个颓废的认识问题涌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它告诉我,我们的存在是由欲望支撑的,是无意义的。得到了,快感过后又是无聊;失去了,亦或得不到,就始终痛苦。

今年4月,我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后出现呕吐。我意识到了这是抑郁症的病情表现,而且感觉非常明显。于是,委托朋友帮忙,我找到了一位中科院的心理学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话疗”,频繁与他交流沟通,病情还是没多大减轻。这位心理医生建议我去成都的华西医院就诊。

5月,我被华西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给我服用的是西药,初期是每日3颗文拉法辛,后来又添加了2颗阿立哌左。服用文拉法辛给我镇静,而后出现嗜睡、疲软的副作用。我想,如果光靠镇静,心中的那股邪气没有排出来,我觉得还是治标不治本。

经医生的许可,我停服文拉法辛,仅用阿立哌左,剂量比之前大一点,结果是雪上加霜。它同样也给我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出现便秘,长达4、5天才一次大便、下楼时腿部发抖和无比的狂躁等症状。有一次,我在30分钟的短暂班会上,又开始狂躁了。我极力克制情绪,用手指扣木桌板上的裸露处,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扣出了大片的木板碎屑的同时,手指也被刮破了大片而出血。我不得不立刻以拉肚子为由,迅速地离开了会议室,才避免了一场狂躁的大爆发。

我清楚地意识到,阿立哌左再服用下去,我会落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我果断地放弃了阿立哌左。2021年9月初,我认识了赖教授,他给我推荐,找永人堂的蒋章元先生试试。

他告诉我,蒋先生是位传统老中医,只要电话问诊就可以。当时我的心里直犯嘀咕,中科院的心理专家、西南地区最大的华西医院都无法解决,而且查资料得知,抑郁症目前医学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打个电话就能诊病,而且有希望治好,天下哪有这等奇事?

9月22日下午三点多,将信将疑之间,我拨通了蒋先生的电话,亲切的问诊之后,蒋先生给我开了他们自家秘制的两种中药丸。三瓶药丸服后,相关症状已有明显改善。接下来,他给我开了专门针对抑郁症的郁宝,继续治疗。

从开始服用蒋先生的中药到病体康复,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病情每一天都在减轻,效果是立竿见影,期间我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并且排便马上开始正常,到现在也是一天一次到两次。

具体地说,服用初期,同学和老师告诉我,我的眼睛从原来的忧郁,变得明亮了,灵动了,脸部表情也生动了。服用中期,抑郁症给我带来的严重失眠和头晕头痛等等症状也消失了。到了后期,就自然感觉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停药至今已经接近一个月了,身体一切正常,健康如初。凭自我感觉判断,我的抑郁症是完全好了。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中庸之道,中医学同样如此。身体某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一定是身体的五脏六腑某一部分失去了平衡。所以,在我个人体会和观察其他病友的经历后,有了一个浅见——西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短暂,用时有效,不用就反弹,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无法摆脱副作用的折磨。西药的治理思路是单向的,抑郁症难以根治,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而蒋先生的中药则不然,吃了以后,没有任何的难受,各种不适会逐渐消退,不嗜睡,不便秘,不疲乏,不胃痛,而且头脑渐渐清明,思维的逻辑性越来越严密,睡眠质量提高,体力增强,他给我是从头到脚、五脏六腑的综合调理,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原来,蒋先生的中药是这样的神奇!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哲学道理,在中医药治疗领域的体现和表达,通过蒋章元先生对我的治疗,我是实实在在地验证了。现在想起赖教授当时推荐蒋先生时我的犹豫和狐疑,真是多余,更感到汗颜。

病愈已是一身轻松的我,真是太感谢蒋先生的再造之恩了。这里,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辅助治疗经验告诉大家,一是一定要多运动,二是不要自我挣扎,三是多读中国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外的现代医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终极原因可以说还没有找到,多少人不堪忍受其折磨而轻生。最后我想说,中医药一定会让抑郁症不能治愈的现状出现转机,蒋先生一定会刷新历史,“蒋章元”三个字,一定会成为抑郁症病人的“心头好!”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陈  子

2021年12月21日

 

延伸阅读

医学摘选

(一)精神疾病非官方数据

“北京精神卫生发展论坛”报道  在我国的精神病患者估算为1.58亿,有约80%的精神疾患没有接受治疗。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靠前。精神卫生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十四至三十五岁年龄段的人,死亡首因是抑郁自杀。

世卫组织报道:1990年中国自杀、自伤的抑郁症患者约19.3%,其中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650家,实际开放床位23万张。精神科医生2万名,其中29%的医生只有三年大专教育证书。

(二)儿童精神疾病现状

“据1993年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十五岁以上的人口重型精神病有1600万人,抑郁症3000万人,十五岁以下儿童少年精神障碍3000万人,三项共计达7600万人。”尚未就诊统计的恐怕还有不少。

  • 中医情志病论述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结论为:病因未明。发病原因都不明白,其理法方药容易走偏,治疗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早期以“情志病”统称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论述情志致病的文章达129处,多方面阐述了情志变化同发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中医情志病学的理论基础。情志病学成熟于明清时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郁等阐发较详。这里给予全文转发,以飧读者。

《景岳全书·郁证

经义

《六元正纪大论》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达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王太仆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调达。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

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

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水性本流通,五者一有所郁,斯失其性矣。达、发、夺、泄、折,将以治其郁而遂其性也。

王安道释此曰∶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本气自病而郁者,皆郁也,岂惟五运之变能使然哉。郁既非五运之变可拘,则达、发、夺、泄、折等法,固可扩而充之,可扩而充,其应变不穷之理也欤。且夫达者,通畅之也。

如肝性急,怒气逆, 胁或胀,火时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者,则用升发之药,加以厥阴报使而从治之。又如久风入中为飧泄,及不因外风之入,而清气在下为飧泄,则以轻扬之剂举而散之。凡此之类,皆达之之法也。王氏以吐训达,不能使人无疑,以其肺金盛而抑制肝木欤,则泻肺气举肝气可矣,不必吐也;以为脾胃浊气下流而少阳清气不升欤,则益胃升阳可矣,不必吐也。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该达字,则凡木郁皆当用吐矣,其可乎哉?至于东垣所谓食塞肺分,为金与土旺于上而克木,夫金之克木,乃五行之常道,固不待物伤而后能也,且为物所伤,岂有反旺之理?若曰吐去其物以伸木气,乃是反为木郁而施治,非为食伤而施治矣。夫食塞胸中而用吐,正《内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义耳,不劳引木郁之说以及之也。四郁皆然。又曰∶夫五郁为病,故有法以治之,然邪气久实,正气必损,今邪气虽去,正气岂能遽平乎?苟不平调正气,使各安其位,复其常,于治郁之余,则犹未足以尽治法之妙。故又曰∶然调其气。苟调之气犹未服而或过,则当益其所不胜以制之,如木过者当益金,金能制木,则木斯服矣。所不胜者,所畏者也,故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夫制物者,物之所欲也,制于物者,物之所不欲也,顺其欲则喜,逆其欲则恶,今逆之以所恶,故曰所谓泄之。

《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南方生热,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中央生湿,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西方生燥,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北方生寒,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在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宣明五气篇》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胆为怒。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玉机真藏论》曰∶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

《本神篇》曰∶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当人阴缩而筋挛,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寿夭刚柔篇》曰∶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本病篇》曰∶忧愁思虑即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

《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口问篇》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行针篇》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逆上行,脉满去形。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

《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五变篇》曰∶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

论《内经》五郁之治

经言五郁者,言五行之化也,气运有乖和,则五郁之病生矣。其在于人,则凡气血一有不调而致病者,皆得谓之郁证,亦无非五气之化耳。故以人之脏腑,则木应肝胆,木主风邪,畏其滞抑,故宜达之,或表或里,但使经络通行,则木郁自散,是即谓之达也。火应心与小肠,火主热邪,畏其陷伏,故宜发之,或虚或实,但使气得升扬,则火郁自解,是即谓之发也。土应脾胃,土主湿邪,畏其壅淤,故宜夺之,或上或下,但使浊秽得净,则土郁可平,是即谓之夺也。金应肺与大肠,金主燥邪,畏其秘塞,故宜泄之,或清或浊,但使气液得行,则金郁可除,是即谓之泄也。水应肾与膀胱,水主寒邪,畏其凝溢,故宜折之,或阴或阳,但使精从气化,则水郁可清,是即谓之折也。

虽然,夫论治之法固当辩此五者,而不知经语之玄,本非凿也,亦非专治实邪而虚邪不在是也。即如木郁之治,宜于达矣,若气陷不举者,发即达也;气壅不开者,夺即达也;气秘不行者,泄亦达也;气乱不调者,折亦达也。又如火郁之治,当用发矣。若元阳被抑,则达非发乎?脏腑留结,则夺非发乎?肤窍闭塞,则泄非发乎?津液不化,则折非发乎?且夺者挽回之谓,大实非大攻不足以荡邪,大虚非大补不足以夺命,是皆所谓夺也。折者折中之谓,火实则阳亢阴虚,火虚则气不化水,制作随宜,是皆所谓折也。由是观之,可见五者之中,皆有通融圆活之道,第《内经》欲言五法,不得不借五气以发明其用,但使人知此义,则五行之中各具五法,而用有无穷之妙矣,安得凿训其说,以隘人神思耶?学人于此,当默会其意,勿使胶柱,则心灵智能而无有不通矣。

论脉

凡郁证之脉,在古人皆以结促止节为郁脉,使必待结促止节而后为郁,则郁证不多见矣,故凡诊郁证,但见血气不顺而脉不和平者,其中皆有郁也。惟情志之郁,则如弦紧、沉涩、迟细、短数之类皆能为之。至若结促之脉,虽为郁病所常有,然病郁者未必皆结促也,惟血气内亏,则脉多间断;若平素不结而因病忽结者,此以不相接续,尤属内虚。故凡辩结促者,又当以有神无神辩之,其或来去有力,犹可以郁证论;若以无力之结促,而悉认为气逆痰滞,妄行消散,则十误其九矣。

论情志三郁证治(共四条)

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第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兹予辩其三证,庶可无误,盖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如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此以木邪克土,损在脾矣,是可不知培养而仍在消伐,则所伐者其谁乎?此怒郁之有先后,亦有虚实,所当辩治者如此。又若思郁者,则惟旷女嫠妇,及灯窗困厄,积疑任怨者皆有之。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膈噎,为呕吐;下连肝肾,则为带浊,为崩淋,为不月,为劳损。若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其在女子,必得愿遂而后可释,或以怒胜思,亦可暂解;其在男子,使非有能屈能伸,达观上智者,终不易却也。若病已既成,损伤必甚,而再行消伐,其不明也亦甚矣。又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以耗伤。凡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尚何实邪?使不知培养真元,而再加解散,真与鹭鸶脚上割股者何异?是不可不详加审察,以济人之危也。

怒郁之治∶若暴怒伤肝,逆气未解,而为胀满或疼痛者,宜解肝煎、神香散,或六郁汤,或越鞠丸。若怒气伤肝,因而动火,以致烦热,胁痛胀满或动血者,宜化肝煎。若怒郁不解或生痰者,宜温胆汤。若怒后逆气既散,肝脾受伤,而致倦怠食少者,宜五味异功散,或五君子煎,或大营煎、归脾汤之类调养之。

思郁之治∶若初有郁结滞逆不开者,宜和胃煎加减主之,或二陈汤,或沉香降气散,或启脾丸皆可择用。凡妇人思郁不解,致伤冲任之源,而血气日亏,渐至经脉不调,或短少渐闭者,宜逍遥饮,或大营煎。若思忆不遂,以致遗精带浊,病在心肺不摄者,宜秘元煎。若思虑过度,以致遗精滑泄及经脉错乱,病在肝肾不固者,宜固阴煎。若思郁动火,以致崩淋失血,赤带内热,经脉错乱者,宜保阴煎。若思郁动火,阴虚肺热,烦渴,咳嗽见血,或骨蒸夜热者,宜四阴煎,或一阴煎酌宜用之。若生儒蹇厄,思结枯肠,及任劳任怨,心脾受伤,以致怔忡健忘,倦怠食少,渐至消瘦,或为膈噎呕吐者,宜寿脾煎,或七福饮;若心膈气有不顺或微见疼痛者,宜归脾汤,或加砂仁、白豆蔻、丁香之类以微顺之。

忧郁内伤之治∶若初郁不开,未至内伤,而胸膈痞闷者,宜二陈汤、平胃散,或和胃煎,或调气平胃散,或神香散、或六君子汤之类以调之。若忧郁伤脾而吞酸呕恶者,宜温胃饮,或神香散。若忧郁伤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者,宜归脾汤,或寿脾煎。若忧思伤心脾,以致气血日消,饮食日减,肌肉日削者,宜五福饮、七福饮,甚者大补元煎。

诸郁滞治法

凡诸郁滞,如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腑,一有滞逆,皆为之郁,当各求其属,分微甚而开之,自无不愈。气郁者,宜木香、沉香、香附、乌药、藿香、丁香、青皮、枳壳、茴香、浓朴、抚芎、槟榔、砂仁、皂角之类。血郁者,宜桃仁、红花、苏木、肉桂、延胡、五灵脂、牡丹皮、川芎、当归、大黄、朴硝之类。食郁者,宜山楂、麦芽、神曲、枳实、三棱、蓬术、大蒜、萝卜,或生韭饮之类。痰郁者,宜半夏、南星、海石、栝蒌、前胡、贝母、陈皮、白芥子、玄明粉、海藻、皂角、牛黄、天竺黄、竹沥之类。风郁者,宜麻黄、桂枝、柴胡、升麻、干葛、紫苏、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生姜之类。湿郁者,宜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羌活、独活之类。寒郁者,宜干姜、肉桂、附子、吴茱萸、荜茇、胡椒、花椒之类。热郁者,宜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石膏、知母、龙胆草、地骨皮、石斛、连翘、天花粉、玄参、犀角、童便、绿豆之类。以上诸郁治法,皆所以治实邪也。若阳虚则气不能行,阴虚则血不能行,气血不行,无非郁证,若用前法则愈虚愈郁矣,当知所辩,而参以三法如前,庶无误也。

述古(共二条)

丹溪曰∶郁病大率有六,曰∶气郁者,胸胁疼痛,脉沉而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疼痛,遇阴则发,脉沉而细。热郁者,瞀闷烦心,尿赤,脉沉而数。痰郁者,动则喘息,脉沉而滑。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血,脉沉而芤。食郁者,嗳酸腹饱,不喜饮食。或七情之邪郁,或寒热之交侵,或九气之怫郁,或两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瘕,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

戴氏曰∶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传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大抵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用药杂乱而成郁,故凡病必参郁治。

附按

丹溪治一室女因事忤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熟菱枣数枚,遇喜,食馒头弹子大,深恶粥饭。予意脾气实,非枳实不能散,以温胆汤去竹茹与之,数十帖而愈。一女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使其木气升发,而脾气自开,木能制土故也。因自往激之,大怒而哭,良久,令解之,与药一帖,即求食矣。予曰∶病虽愈,必得喜方已。乃 以夫回,既而果然,病遂不举。

郁证论列方

六郁汤(和一四九) 解肝煎(新和十一) 化肝煎(新寒十) 越鞠丸(和一五四) 二陈汤(和一) 异功散(补四) 和胃饮(新和五) 温胃饮(新热五) 逍遥饮(新因一) 温胆汤(和一五二) 归脾汤(补三二) 五君子煎(新热六) 五福饮(新补六) 七福饮(新补七) 六君子汤(补五) 一阴煎(新补八) 四阴煎(新补十二) 大补元煎(新补一) 固阴煎(新固二)秘元煎(新固一) 启脾丸(和八六) 生韭饮(和一五一) 平胃散(和十七) 调气平胃散(和十八) 寿脾煎(新热十六) 保阴煎(新寒一) 沉香降气散(和四十) 大营煎(新补十四)神香散(新和二十)

论外备用方

逍遥散(补九二) 三和散(和六十 气郁) 加味二陈汤(和三 郁) 七气汤(和四七伤气) 加味四七汤(和九八) 《局方》七气汤(和五十 七情郁)

 

 

 


  上一篇: 过敏性鼻炎涕倒流和鼻窦炎永人堂治好

  下一篇: 上海医生:喘宝鼻宝痛宝成了我家常备药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