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中国教育

评委终于承认:学校一直在教学生“造假”

时间:2014-12-21  来源:  作者:

 

前言:相信大家都会有感慨,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那么多假道德、假产品,

看了下面这篇文章,你大概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张贺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他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民网12月12日)

 

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本身也是一种正视现实、思想开放的姿态,虽然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也困扰了一茬茬走出校园的中学生们。其实岂止中学生作文不写真话,事实上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已经从小学作文就开始因循守旧式的八股文教育,只不过到了中学阶段,这种僵化教育模式更演绎得淋漓尽致,几乎成了“党八股”一般。

 

相信国人都明白毛主席曾经猛烈批判过的延安“党八股”是什么东东,而现在的中学生作文同样几乎千篇一律的重复着这种由僵化语言教育模式带来的迂腐和虚伪文风。比如这次人民日报揭示的中学生作文竞赛看到的内容描述,“假”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1、写的是假事、抒的是假情、发的是假议论。

2、模式化。开头必是一段华美的抒情,中间写一段自己读了某本书的感受,其间引用几句名人名言,结尾点题。连续看了500多篇千篇一律的文章的确令人厌倦。

 

关键问题在于当前司空见惯的中学生作文缺乏真话现象远不止现在存在,而是一段时间里延续下来的一贯语文教育文风,而且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几乎每一个从小学中学阶段走过来的人都有过的经历,换句话说,所谓“中学生作文为啥不写真话”的质疑,某种意义上是明知故问,问了一个大家都在期望如何改变的老问题,问是问了,而且早就有人问了,但现实很无奈,你问你的,他教他的,龟缩在教育系统里的语文教案,以及那些教学生一代代写假话作文的语文老师们,随时会给写真话的作文打下低分,而在考试分数就是教育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和学生家长愿意为了几句真话而让试卷丢分。

 

倒是这种假话连篇“党八股”式千篇一律的作文出现在全国中小学征文上时,恰恰让那些希望看到单纯少年真心流露文字的评委们感觉“十分沮丧”,因为让他们看到“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据说近些年,教育界面对社会质疑,一再呼吁“作文要写真话”“要抒发真情实感”。 话是这样说,教育模式却操控在那些具体的施教者手里,作文好坏的评判标准亦掌握在学校和语文老师的手里,有网友就说,从小学生开始,不写真话是因为:写真话,老师从来不认可。得不到鼓励的事,小孩子会自觉回避。既然是命题作文,不按套路出牌就只能等着老师批了;按套路出牌,那就是千万个“好”学生,但都是差不多的、雷同的内容,也就象作文竞赛中看到的,“开头必是一段华美的抒情,中间写一段自己读了某本书的感受,其间引用几句名人名言,结尾点题。连续看了500多篇千篇一律的文章的确令人厌倦。”。

 

类似作文我们小时候都写过,也都这样走过来了,写得好的假话的作文都会被老师在课堂上当范文朗读一番,让学生甚是骄傲,当然获得高分也在让其它同学羡慕的同时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所以说在连老师都没有弄清楚语文教育的目的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写作文的唯一目的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毕竟教学目标是这样,老师教育是这样,最后考试题目和分数评判亦是这样,在分数决定一切的应试教育模式里,写真话或许会害自己一辈子,那谁还会傻乎乎的“真情流露”呢?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最终都在试图将学生打造成考试机器,既然是打造机器,那当然得对作为教育产品的学生进行标准化生产,所谓中学生作文不写真话的质疑,其实根本不是学生的错,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写真话只是在规避风险,是出于本能而已,写真话是有风险的,这似乎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学生作文上的通病。

 

说到底,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当前的语文教育理念、目标和模式,就象人民网评论的,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引导学生写作和表达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教学终极追求又是什么?怎样让孩子能够坦荡地吐露心声? 


  上一篇: 在家上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下一篇: 陈丹青论当前中国教育!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