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不负韶华!听南师讲确立人生观

时间:2019-12-06  来源:  作者:
现在很多同学问到他们的人生观,
他们都茫然不知所对。
许多读到大专毕业的同学,
甚至拿到硕士、博士的人,
谈到他的人生观,
总是说还没有确定。
这是令我们可悲可叹的!
听南师讲确立人生观的意义,
才能不负韶华!
 
子 曰:
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南师亦说:
一个人能确定了人生观,
才能介然独立,
有为有守,
有所为,
有所不为。
 
拾 趣 小 故 事
陈仲子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陈仲子这个人,是孟子之前的齐国贵族后代,他看不惯齐国当时那些贵族的腐败与贪污的风气,于是避开母亲、兄长,舍弃权位富贵,离世隐居,终生清廉。有关他的故事,在此就不多说了。孟子说,他这种行为,在儒家看来,是属于不义的。因为他虽然“自处廉洁淡泊”,被大家称赞人格清高,但他这种清高于世何益?“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只不过是不接受他人的羹饭恩赐,洁身自好而已。

 

真正的人格是要有见地,人生的价值要从大处着眼,这是建立人生观的基本要点。陈仲子不顾国家社会大众的利益,舍弃君臣之义,亲属之情,离群索居,那只是完成个人清高的品行,并不能救时救人,器量未免狭小,并非仁义之大道。

 
 
人要认定一个人生的目标,
确定自己要做什么。
要做一个学者,
就准备穷一辈子,
如果又怕穷,
又想当学者,
几乎是不可兼得,
无法两全的事。
但是人生观要有个确定的目标才对。
 
1
确立人生观,选择好职业
 

我经常和朋友谈天,说他们有个大问题,尽管活了几十年,自己的人生观没有方向,都跟着环境在转,这个就是犯了庄子所说“所存于己者未定”。譬如说,我一辈子要做一个睡觉的人,只要有觉睡就好,什么也不管,他的人生观是睡觉,也总算确定了,说睡得都快饿死了,没有饭吃也不管,因为求仁得仁嘛!那也可以,死后给他一个谥号,也称他灵公吧!或者称为神公吧!就怕连这样神经性的人生观都没有确定,只是跟着环境乱转,这是很悲哀的事,要千万注意!

 

譬如人的职业,都是求生存,当皇帝也是职业,讨饭也是职业,是职业的不同,而不是事业的不同。中国文化这个事业是什么呢?孔子也在《易经·系传》上讲,“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不管是当皇帝或者讨饭,或者做工,你的一生所作所为,“举”,就是你的动作“措之天下之民”,使社会能得到你的福利,受到你的恩惠,而得到一部分的安定,这样的成就叫事业。

 

一个人把人生观确定了以后,富贵贫贱没有关系,有地位无地位,有饭吃没饭吃,有钱没有钱,都一样,人生自然有我存在的价值。所以孔子告诉颜回,你“所存于己者未定”,你对于自己人生观修养道德学问,都没有确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你哪里有空去暴露别人的错误!

 

——《庄子諵譁》

 

2
确立人生观,社会之所需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社会到了乱的时候,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现今社会上这一类的人不少,娱乐场所更多了。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已经瘫痪,没有文化精神了。可是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使用小聪明,厉害得很,目前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全世界到处都是“好行小慧”,盛行使用小聪明,孔子只有摇头了:“难矣哉!”叹口气,到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

 

在明末清初,顾亭林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后,慢慢地就染上这个习性。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孔子这句话“好行小慧”,使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

 

——《论语别裁》

 

3
确立人生观,坦然自在活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八个字很难。“执德不弘”,执就是抓住,譬如信仰就是抓住某一思想为中心。“德”是广义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我们普通一每个人都有这种德,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感到书中的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没有?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有那么积极,不能发挥。“信道不笃”的“道”并不只是宗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是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的时候,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

 

上面这八个字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老实讲不但是普通人如此,有许多宗教徒也如此,他们对信仰应该是坚定,但据经验看来,有时候只好对他们付之一笑,常常发觉他们都是“执德不弘,信道不笃。”他不见得对那个宗教真正有认识、有信仰,像这种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为有”,他得意就会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让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为亡”!他又会失意忘形。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受环境的转变,有的人没事做时会很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的修养。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闲居,就没有关系,否则的话闲居时就很可怜,这情形就是子张这个话,“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认为要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处有处无,坦然自在。

 

——《论语别裁》

 

4
确立人生观,有努力方向

 

公孙丑说,老师既然不愿谈冉牛他们这些人,那么像伯夷、伊尹这两个人怎么样?这两个人是不同的典型。伯夷薄帝王而不为,连国君都不愿当,而且看不起周武王的所为,所以不食周粟,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他是高士。至于伊尹,就怕没有机会出来做事,他只希望施展他平天下的抱负,所以背了一只锅去给商汤做厨师,用他优良的烹饪术获得了商汤的欣赏。后来召见谈话以后,更欣赏他的才华,结果便请他当了宰相。历史上称掌握相权为调和鼎鼐的美词,就是由于伊尹这段历史典故演变而来的。

 

公孙丑好似用螳螂拳的拳法,一拳一拳连续钩出去,又举出这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带着探测的意味,想问出孟子的看法。

 

孟子师生间的这一段谈话,要特别注意,这个主题涉及人生观的确定问题:人生到底要做什么?现在许多人学这样、学那样,甚至学出世法,如学佛、学道、学打坐,学了老半天,人生观都还没有确定。问他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个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立定自己要以何等人物作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路线。

 

最好是做世界上第一等人,估量自己做不了第一等人,即使做末等人,也要有一个目标。或者你说想从事政治,想做外交官,或想当总经理,这些只是职业,并不是人生观。确定人生观是说做圣人或英雄,或豪杰,或富翁,或凡夫。在女性而言,则或为贤妻,为良母,或为女英雄、女圣人,这才是人生观。这一段谈话,就是以这个为主题的。

 

——《孟子与公孙丑》

 

5
确立人生观,成就大事业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一个立脚点。以现代的观念来说,一个年轻人,要先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年轻人一生有没有事业,不是问题;一生有没有事业心,才是问题。虽然有事业心,不一定能够做得成事业;但是如果没有事业心,就如同已经被丢进字纸篓的考卷一样,这个年轻人几乎是报废了。事业心的基础在于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救人救世之心,在思想上就没有建立一个中心。即使事业做得再大,百年之后,也只是黄土一堆。

 

宋代名臣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他就有救人救世之心,也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立大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孟子与离娄》

 

6
确立人生观,要一以贯之
 

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一个有作为的人,一生做人处世,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要坚持到底,一以贯之,不可以见异思迁。犹如挖井一般,不可以挖了九成,因为还没有见到水,就中止不挖了,这样就前功尽弃。所以古人有两句诗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是说人最怕的,就是一生坚持修养,到晚年变节,那是非常可惜的。

 

前清的名臣曾国藩,引用孟子这段名言,训诫他的子弟说,做人做事,如同挖井,只要是挖井,就要挖到出水为止。如果这里挖一口,没有出水,又到别处去挖,挖了一半,又不挖了,再往他处挖第三口,如此挖法,纵然挖上一百口井而挖不出水,也等于没有挖井一样。假如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问也好,修养也好,事业也好,没有一样能够成功的。

 

但是要知道,成功并不是成名,成功与成名,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成名只是一时的浮面现象,成功则对后世有所贡献,永远存在。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要找人做一件事,先问这人的知名度怎样,名气响不响亮。尤其找演员拍电影,要先考虑知名度高不高,可是不到几年,知名度成了“名知度”——早成过去了。

 

我经常引用庄子的观点对人说,一个人到了中年,哀乐的情绪已经混淆朦胧了,对事情可以看得含糊了。可是现在许多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连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都还没有确定,这是头脑不清,并不是庄子所说中年哀乐朦胧的境界。一个人能确定了人生观,才能介然独立,有为有守,有所为,有所不为。认为该做则做,不应该则不做;可要则要,不可要则不要,这就是“有为者”。现在有些人所说的立志,常引用佛学上的语言说是“发愿”,发什么愿?自己要清楚明白,不可胡里胡涂的。

 

——《孟子与尽心篇》

 

7
确立人生观,不惧怕失败
 

“者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揲修也;益,德揲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是故履 ,德之基也”,“履”就是走路。刚才我讲到一位同学几十年来没有站起来,没有立脚点,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问他的人生观是什么,他没有人生观。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做个大少爷,学那“如果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也是个人生观。做个无聊的人也不错啊!如果你说你要做小偷,也是一个人生观,如果你想做武侠小说里的济贫神偷,也不错啊!你说你为做个郎中,做个赌城高乎,你也总算有个人生观嘛!但是很多人没有人生观,一辈子没有站起来过。所以文学上形容这一类人是“浮沉于世间”,水高了就浮上来,水低了就沉下去,一般人就是这样,在人海中浮沉,没有立脚点。所以孔子说“履,德之基也”,是德的基础。

 

“谦” ,高山在平地下面,“谦”是一切为谦虚,所以“谦”是“德之柄也”,“柄”是把柄。 “复” ,就是恢复,回来,“德之本也”,事情为回复到本来来讲。“恒” ,做事情要有恒,“恒”是“德之固也”,所以我们讲有恒为成功之本。“损” ,碰到挫折,碰到损害,碰到失败并没有什么可怕,失败了你就为更求道德的进步,所以是“德之修也”。“益” ,碰到好的自然是益了,益是很宽裕的意思,所以说“德之裕也”。“困” ,碰到困难才会深思,才会用思考,才能激励上进,所以说是“德之辨也”。“井” ,四面不通啦,自己为给自己一个范围。我们常说某个人没有人格。什么叫人格?人有个规格,你为做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为依那个规格去做。任何人都有个标准,如果没有一个风范,没有风格,这个人就完啦。所以“井,德之地也”。“巽” ,“巽”就是顺,顺着这个路走,就是“德之制”也,有制度。

 

这是孔子提出九个卦的忧患意识。无论时代是治世也好、乱世也好,人生必须具备这九个条件。忘记了立足点,不晓得谦退,碰到困难就灰心失望,在损益之间不知道利用。人人都怕失败,不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啊!所以失败的真正名字是成功,成功的妈妈就是失败。

 

——《易经系传别讲》

 

敦众好物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点击图片购买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大学》 | 南师讲述原声音频(第37期)

  下一篇: 南师:“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在哪里?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