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居家隔离要谨防精神问题,这个咒子很管用!

时间:2020-02-14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
 

【编者按】在全国共抗疫情之时,却令人心痛的出现了传播谣言、哄抬物价的行为。在特殊时期对人性是一种考验,任何凌驾于生命之上的行为无论从法律还是道义上都不应被允许。因为,生命不是可以待价而沽的商品!

 
《大学》 有云:
言悖而出者,
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南师亦说:
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的理念搞清楚,
有自己的商业道德行为,
这是最重要的,
不能够依赖政府、不能依赖社会,
要帮助政府、帮助社会,
自律的发展起来。
 
 
 
 
1
不义之财,难守其成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仁者以财发身(这是讲,能知仁道的人,围善于运用财富,便可以发展一身的功名事业)。不仁者,以身发财(倘使是不知仁道的人,便只想以他本身的一生的能力来拼命搏斗,求取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这又是说到当家治国的领导作风,以及领导社会的风气的重要性)。

 

上好仁,下必好义。但在古文中的“义”字,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那可又是碰到一个麻烦的问题了!儒家所讲的“义”,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我之间都得安详,所以古人解释“义”(繁体为“義”)字造形的内涵,是从“羊”(吉祥)、从“我”,两个字义的综合,是属于“六书”中的“会意”字的范围,等于说是“为善最乐”的意思。但自曾子以后,孟子特别注重“义”子,主张以“义”为先。因此古人便如此注解:义者,宜也。这也等于说是没有哪一点不合适、不相宜的才是“义”。

 

至于从墨子学说以后,墨家思想的“义”字,就有偏重于人我之间,富于同情心和相爱心的“侠义”之“义”了。我们知道古文对于这个“义”字和“仁”字一样,都具有广泛的涵义,可以说只能“心领神会”,不可局限于文字言语的形式。因此,曾子所说“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是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个个好义,当然就有了美善的好结果。

 

——《原本大学微言》

 
 
2
财货之义,济世救民

 

我们研究周、秦以前的中国文化,最要紧的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先从时光倒流,回到上古传统文化所使用的文字上去,便可知道古人简单的一个“货”字,是包括了现代人所说的物质资源,乃至人工所生产的农工商业等产品。属于经济学范围的东西,统名叫“货”。但有的古书上,又把“货”、“财”两字合用,也有和基本农业生产的粮食合用,称为“食货”的。如果随便一读,便很容易使人在意识分别上,混淆过去。其实,“财”字是指“财富”,是包括农工商业所得的“物资”,和代表“货物”互相“贸易”交流与币贝等的总和统称。例如本节上文的“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用“财”字。到了本文末节所用,便换了“货”字,都是很有深意,不是随便用字的。

 

人类的“财富”,基本上,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资”而来的,是绝对“唯物”的。那么,他在讲“治国平天下”之道,为什么先前已经说到了“财富”,现在又怎么再提出物质资源的“货物”观念上去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人性的最大的欲望,除了生命基本所需求的“饮食男女”以外,就是“好货”。这就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占有欲,基本病根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以后世人文文化的社会科学来讲,换了一个名称,就叫做“利”字。例如后世常用的“名利”二字,“名”字,就包含有权位、权力、权势、权威等作用在内。“利”字,就包括了货物、财币、钱财等意义在内了。我们只要明白了这些意思以后,便可恍然明了先贤们把上古史,姑且裁定到夏、商、周三代开始,进入封建制度以后,以及家天下帝王制度的形成,经两千余年之久,多少的王侯将相和所有的帝王,都是把天下国家当作货物在玩弄。巧取豪夺,真有几个是以“济世救民”存心的,实在并不多见。尤其在秦、汉以后,那些开国帝王的目标,都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做为目的,谁又真能“明明德”而做到“治国平天下”呢?

 

古人说:“人间莫若修行好,世上无如吃饭难。”又说:“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俗话说的“一钱迫死英雄汉”;“人是衣服马是鞍,金钱就是英雄胆”等等,都是很平实坦白地说明,“食”和“货”,确是人类基本需求,不可或少的东西。但从人类文化的人生哲学角度来讲,“名、利、财、货”,“富贵功名”,“权位金钱”,都只是在生存、生活上,一时一地的应用条件而已。它的本身,只能作为临时临事时所需要支配的机制,根本上它都非你之所有,只是一时一处归于你之所属,偶尔拥有支配它的权利而已,并非究竟是归于你的所有。因为你的生命也和“功名富贵”那些现象一样,只是暂时偶然的存在,并非永恒不变的永生。可惜那些大如开国的帝王们,小如一个平民老百姓,大都不明白“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因果法则,都以为那是我所取得的,而且千秋万代都应统属于我的所有,谁知恰恰相反。反而变成后世说故事的话柄,惹得人们的悲欢感叹而已。如果能够在这个利害关头,看得破,想得开,拿得稳,放得下的,就必须先要有“知止而后有定”,乃至于“虑而后能得”的平素涵养功夫。尤其对于“物格”、“知至”的道理,是关于“内明”、“外用”的锁钥,更须明白。然后才能起用在“亲民”的大用上,完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德。

 

——《原本大学微言》

 

 

(点击图片购买)

 

3
为你所用,非你所有

 

我们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两手空空的,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走。孩子生下来,这个手就是抓着,大指头放在里面。人一辈子都是抓,光着屁股来,什么都抓,到死的时候放了,这就是人生。

 

所以我常常给大家讲,有一个经济学你们没有看过,释迦牟尼佛的经济学。释迦牟尼佛他讲一个原理,他说这个钱啊,你只有五分之一的临时支配权,有五分之四不属于你的,财富多的也一样。他说第一份要给政府;第二份是盗贼的,骗你、抢你的、偷你的钱;第三份属于你的疾病;第四份属于你的家人、兄弟、朋友。除了这个以外,你只剩下五分之一。这五分之一,还并非你的所有,只是你临时可以支配使用而已。我说他的经济学最高了,其实那五分之一也要自己真正用了,而且用对了,才是有效的。又有一说,世间财物,为五众所共享,“王、贼、水、火、恶子”。

 

司马迁这里没有讲得这么深刻,但是他讲“富无经业,货无常主”,要注意,不会永远属于你的。所以中国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依我这八九十年的经验来看,三代都不会,富不过二代的很多。一下子就变了,没有了。所以“能者辐辏”,有能力的就赚来,其实不仅仅是靠能力或劳苦,还要其他很多因素凑拢来,像车子的轮子一样,一条一条辐条凑拢来。“不肖者瓦解”,能力不够了,或者其他条件不行了,一下就没有了。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点击图片购买)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南怀瑾 | 三个简单易学的妙法增强肺功能,助你战“疫”养元气

  下一篇: 疫情对人性是一种考验,谨记南师的这些忠告!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