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别把偷懒当聪明,真正聪明人都下“笨”功夫!

时间:2020-04-08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

 

【编者按】疫情当前,广大学子和其他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能居家完成学业和工作。古人有云:"不劳而获黄粱梦",这句话就说明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什么事等着就会到来。精深的业技靠的是勤学,认真对待我们的学业和事业,刻苦努力,不然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古往今来,任何的成功与收获,无不是脚踏实地,勤奋辛劳的结果。得在勤奋,失在怠惰。

 
《进学解》 有云:
业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随。

 

南师亦说:
做事情能够勤劳,
一念万年,
细水长流,
无所求,
不求成果,
亦不放弃努力,
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1
勤劳而无倦,可堪重任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从政的道理,孔子告诉他两个观念:一个是“先”,一个是“劳”。这两个观念,发挥起来蛮多。所谓“先”,就是在“为政”的原则上作领导人,一切要为人之先。关于先,大家都读过宋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先”的观念,即从《论语》这里来的。中国政治哲学解释“先”字,多半用老子的话“外其身而后身存”。为政作主管的,尤其是作战带兵的,都是这样:自己站在前面,有艰难困苦与辛劳,我领先担负了;利益方面也是先让人家,自己不要,这是“外其身”,而实际上最后的成功还是自己,这是领导的“先之”的道理。

 

“劳之”,也是处事领导的原则。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所以同样一个学问,正反两面如何去用,在乎个人的道德。这个“劳”同时也包括自己。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这样永远带不好人,尤其带部队,打起仗来,就看得更明显。

 

孔子说了这两点,子路请益,要求老师多告诉他一点。孔子又说了一个“无倦”,这两个字在文字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不疲劳,一切要更努力;用现代语来说,就是责任的观念要加重,自己没有“懒得做”的感觉;从历史上严格体会,做一个政治上成功的领导人的确是很苦的。如果恪守这种原则,即使是看公文这件工作,也令人觉得很苦。因为真正负起责任来,往往就没有私生活,难免有时会厌倦。在前面也说到过,历史上像周公那样忙碌辛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故事。

 

周朝的政权,存亡绝续之际,维持八百年之久,可归功于周公一手所建立的典制。而且我国文化集中整理成一系统性,也是由周公开始的。当时周公的身份、地位,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够形容。实际上,他与武王是亲兄弟,是成王的叔叔。可是他对人如此的谦虚,如此的负责任,如此的勤劳而无倦,这种修养实在难得。一个人在自己负到那样的重责,达到那样的地位时去体会它,才更亲切。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2
小富虽可求,无勤不得

 

中国人的老话:“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发小财、能节省、勤劳、肯去做,没有不富的;既懒惰,又不节省,永远富不了。大富大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大富的确由命。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发财有时候也很容易;但当没钱时一块钱都难,所以中国人说一钱逼死英雄汉,古人的诗说:“美人买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在穷的时候,真的一碗饭的问题都难解决。但到了饱得吃不下去的时候,每餐饭都有三几处应酬,那又太容易。也就是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但命又是什么东西?这又谈到形而上去了,暂时把它摆着。

 

现在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如果是违反原则去求来的,是不可以的。所以他的话中便有“可求”和“不可求”两个正反的道理,“可”与“不可”是指人生道德价值而言。如富可以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难看,很没有道理,所以孔子说这样的富假使可以去求的话,我早去求了。但是天下事有可为,也有不可为,有的应该做,也有的不应该做,这中间大有问题。如“不可求”,我认为不可以做的,则富不富没有关系。因为富贵只是生活的形态,不是人生的目的,我还是从我所好,走我自己的路。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3
先天若不足,勤奋可补

“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你们诸位有没有?没有啊?听了就忘记了,这有什么用啊,呵。“忘念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要原谅我,我外婆给我的脑瓜不大好啊。”没有什么脑瓜好不好的,我告诉你,是肯用心不肯用心,你把我这句话仔细地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懂,就记住了,我笨,我把它念一百次,你看会不会?你不肯下工夫而已。念一百次之后,跟聪明人比比,聪明人落后了,你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四个字,记得。我讲的口音听不听得懂?勤劳的“勤”,能够的“能”,补拙的那个笨“拙”。会写的赶快来写啊,没有功,也有德啊。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4
成功无捷径,时刻勤勉
 

我们讲一个历史上陶侃运砖的故事,陶侃当时已经是高官了,位高权重,但他几十岁的年纪,仍然每天劳动去搬砖头。晚上把外面的砖头搬进房子里,早上又搬出去。有人问他是干什么,他说,一个人不练习劳动,一旦天下有事,体能就应付不了。他早已看到天下会有变乱,虽然年纪大了,在这种地位上,也需要有好的体能,如果平常劳动惯了,临事就能应付变乱。同时他又叫部下把砍下来的零碎竹子、木头等,不可丢弃,都收集起来好好地藏放着。别人认为他这样高地位的人,还珍惜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未免小气。对于别人的批评,他只是笑笑而已,不加解释。

 

后来时局变动,他是管长江以南军事防务的,这时需要建立水军,马上要造船,并且要在很短期间内完成。但是造大批船只需用的钉子,一时无处可得,他就把那些被人看成不值钱的竹头木块劈开,做成了钉子,解决了钉子问题,船也很快地就造起来了。这是因为他早就看到天下将变,而且变乱必定需要造船,所以预作了准备。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所以,道家的真正“无为之治”与“无为之道”,是“无所不为”的。“无所不为”并不是乱来。所以,老子接着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做大事业的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并把握住这个道理,“万物将自化”,不但功业能够成就,进而守之。做事情能够勤劳,一念万年,细水长流,无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弃努力,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敦众文化南粉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南师临别最后的箴言,只两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真谛!

  下一篇: 南懷瑾先生:人生難得要珍惜​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