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我与南师

马宏达:人性的痼疾与烦恼痛苦的根源

时间:2020-02-02  来源: 南怀瑾东方讲堂  作者:
人如无贪,天下太平。
人如无嗔,天下安宁。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南怀瑾先生

 

 

01

 

离开了对人性的了解,所有学问的根都是虚浮不实的

 

 

本来的觉性智慧是先天的生命财富,可是没有善加利用,仿佛都漏掉了。为什么会苦?因为它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去执着,所执着的东西,是缘起性空的,无常的。我们却认为它是永恒的,实有的,处处抓着不放,可是它根底上是空的,缘起无常的,抓无常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不如意了。

 

所以不管什么社会,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什么时代,或者什么制度,只要我们陷在这些个思维陷阱里面,永远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定如此。

 

为什么?因为跟无常较劲,希望无常变为常,希望缘起性空的东西不空,所以从起心动念的根上就颠倒迷惑了,南辕北辙。根子就错了,苦瓜连根苦,根上就是苦的,就是虚妄、误解、误会,把假设的当真了,于无常的东西非去执迷不可,或者于无常而求永恒,完全是颠倒妄想,所以它一定是苦的。它就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心有千千结”的境界,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烦恼。哪些烦恼呢?比如“贪、嗔、痴、慢、疑、恶见”。

 

“贪”贪念,心里想抓个东西,抓个境界。不抓就感到不安、恐惧,好像吊在悬崖边,不抓就掉进万丈深渊一样。贪婪,贪恋,喜爱,爱好,期望,希望,企求,恋慕,渴望,渴求,占有欲,贪求名利财色,等等,都是贪的范围。

 

“嗔”,抓不到,抓不牢,抓不够,达不到愿望,都会起嗔心。讨厌,反感,憎恨,不开心,恶心,生气,失望,无奈,嫌恶,生气,愤怒,易怒,恼怒,怨恨,埋怨,怨怼,愤懑,敌对,敌视,报复心,愤愤不平,脾气暴躁,等等,都是嗔的范围。

 

“痴”,也就是无明,不明白,懵懂的,糊涂的,没有智慧的光明。愚蠢,愚痴,迟钝,迷惑,偏见,邪见,迷信,等等,都是痴的范围。

 

“慢”,傲慢,骄慢,觉得自己了不起,或者过分的清高,孤高自赏。自卑也是“慢”的一种,是傲慢的反面。傲慢的人一定自卑,他用傲慢来平衡自卑。自负,自卑,自大,骄傲,傲慢,自恋,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都是“慢”的范围,也是“痴”的演变。

 

“疑”,怀疑,永远在怀疑。我们就像盲人一样,拿着探杆往前走,我们的思维就是那个探杆,下一步能不能走,要用探杆去探一探,不然的话就怀疑、恐惧,探一下觉得踏实,可以走,就是信。疑和信是相对的,你相信这一步可以踏出去,下一步呢?搞不清的话,又得探查。所以人类经济上的活动、贸易等,是靠信用维持。金融也是靠信用维持,政治也是靠信用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靠信用维持,没有信用的话就垮掉了。“疑”和“信”永远并存,人不可能永远在疑的境界,那样会焦虑致死,会疯狂掉的。所以它永远在疑和信中间选择,不然走不下去。

 

“恶见”,就是错误见解,甚至非常极端的看法。粗分包括五大类见解。第一类,身见,我们随时被身体观念困住,把身体等同于生命本身,一辈子为了身体忙,最后它还是会坏掉的。第二类,边见,一切偏见都属于边见,偏一边了。比如有的认为人死如灯灭,有的认为有个自我的灵魂生生世世持续不断,其实“灵魂”是我执的作用。有的认为世界完全是物质的,由微粒子构成的。有的认为世界完全是精神的。有的认为一切是空的,不是有的。有的认为一切是有的,不是空的。有的认为民主了就一切都OK了,有的认为市场就是万灵丹。有的认为只需要法治,不需要德治。有的认为只需要德治,不需要法治。有的认为中国文化什么都好。有的认为中国文化什么都落后。有的认为中国的民族性先天就低人一等,西方民族就天然高人一等……第三类,邪见,比如不信因果。其实因果很复杂,宇宙一切事物、作用,都有因果在里面。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来表达。想要研究科学,就处处离不开因果关系。再比如,认为彻底打倒中国历史文化,全盘西化就对了。种种邪见我们常常遇到。第四类,戒禁取见,以为不遵照某种规则就绝对不可能达到目的。比如只有吃素才会得道。吃素当然好,有益于健康,而且还减少杀生。但是与得道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五类,见取见,把一个见解抓住不放,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别人的一定不对。比如自己认定的理论、知识、路线,或者自己的宗教,自己崇拜的神,就是绝对正确的,而且是唯一的,完全排他。世间几乎一切的思想、知识、理论,都在这五大类“见惑”里面...

 

再比如喜、怒、哀、乐、忧、愁、悲、怨、郁闷、躁狂,现在常见的是抑郁、焦虑与躁狂..

 

前面讲的从“贪、嗔、痴、慢、疑”一直下来,那么多的心理,都是来自思维的陷阱,来自“道失而后德……”的二元境界。这还是简单说,而且都是最常见的,详细分析多了去了。

 

这些人性的特点,古今中外,不论哪个民族种族的人,或者受没受过教育,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根深蒂固,如影随形,程度强弱每人各有不同而已,可以说是人性的痼疾,其来源,就是我执与法执。我执与法执是生命一切困惑烦恼痛苦的根源。这种透彻的认知,只有佛法和中国固有文化里有,西方文化或其他文化里没有这个认知。换言之,西方文化或其他文化,包括其宗教、哲学、科学,也包括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在内,对人性的了解并不够深入,其起点就落在我执法执的范围内。

 

佛法很快融入中国文化,也是因为其与中国固有文化天然相通。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求证同宇宙相通的生命大道,注重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懂得节制人欲,制约权力、技术与资本,是因为了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人性和天道有深刻的洞察,知道放纵人欲之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知道贪、嗔、痴、慢、疑、恶见……被放纵而大爆发,一方面必定促进物质生产、贸易繁荣与技术发明的发展发达,如同修出了种种神通一般。另一方面,因为人性痼疾被放纵,没有定力慧力的根基,必定被种种物欲和境界鼓荡蛊惑,精神问题必定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政治经济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历史与现实,并未逃出古圣先贤的忠告,并未逃出人性的痼疾与思维的陷阱。上述这些人性的问题哪个人没有?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深入了解自己内心的,因而看不到这些。所以自知之明很难。可是不了解这些,也不可能了解别人。

 

如果对人性人心这些根深蒂固的特点不了解,侈谈什么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宗教学、历史学、管理学,基础都是虚浮的。哪一门学问是离开人的呢?自然科学也要人来研究来认知啊。离开了对人性的了解,所有学问的根都是虚浮不实的。

 

人类的教育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因为根子上都在思维的陷阱里面,爬不出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堪忍)世界”,叫“五浊恶世”?这世界上的人,都陷在妄想执着的思维陷阱里面,浑浊得一塌糊涂,做错多,做对少,作茧自缚,重重包裹,自欺欺人,随时造业,还不自知,自以为是。彼此忍受着,所以才需要礼义廉耻,需要德育和法治。

 

真正要彻底跳出这个深深的困局,是靠个体自觉自强的,不可能靠教育、法治或政治,使大家全体一起解脱困局。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02

 

人性中最大的优点优势,就是本具的觉性

 

前面讲了很多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人性中当然也有优点。比如

 

“反省”,一切学问与修养,都离不开反省。随时随地反省,就是自我教育、自觉纠错、自我成长的源泉。

 

“自觉”,通过自己反省而觉醒、觉悟,从观察起心动念做起,才会有自知之明的开始。一弹指间,我们的心念已经转动成百上千次了,像无数电子一样,闪闪烁烁,起起灭灭,很多念头还没有成形就灭掉了。有一些成形了,变成明显的念头,但也是无常的。你看“思想”两个字,“思”是“心”上面一个“田”,表示无数的微细念头从心起灭,像田野里长出来的无数野草一般,而且野火烧不尽,“境”风吹又生。“想”字是“心”上一个“相”,表示明显成相的,变成大的现象,像大地上的树木山川一样,比小草明显多了。所以,“思”是非常微细的心念,“想”是粗的、成形的、明显的念头。观察念头,需要宁静,这些念头像阳光照射空气中显现的无数灰尘一样,起起灭灭,变幻无常,看着它们自生自灭就好,不做分辨,自然宁静下来。心不被念头牵着鼻子走,就是超越烦恼解脱自在的开始,也是自觉的开始。至于一般平常所谓的自觉,是起心动念之后的自觉理性,也需要。

 

“理性”,一般讲到的理性,是逻辑的思辨与道德的自觉,也很重要,它对治逻辑不通的思维陷阱与道德的暗昧,对治情绪化。

 

“惭愧”,惭是将要发生错误行为,尚未实施,把念头斩掉,放下。愧是已经做了错事,内心有愧,该忏悔就忏悔,该纠错就纠错,以后不要再犯。

 

“忏悔”,基于惭愧心,对错误的身口意行为忏悔,悔过自新,不要再犯。忏悔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们随时可能动坏念头、说错话、做错事,忏悔是将内心的垃圾清除,使自己从烦恼甚至疾病中解脱的途径之一,也是改恶从善、防非止恶的办法之一。儒释道诸子百家,都有内省忏悔、改恶从善的教育。比如儒家的“功过格”,每天要检点当天动的好坏念头,做的好事坏事,督促自己改过迁善。其他宗教也都有忏悔的教育。

 

“无贪”,贪心是我们随时可能有的,无贪对治贪心。若能观察所贪的对象本来无常,缘起性空,贪心自然会减弱。熟练后,可以当下做到无贪。

 

“无嗔”嗔心也是我们常起的,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心一动,身心和事情的障碍困扰都来了。可以用慈悲和缘起性空无常观,对治嗔心。

 

“无痴”,能观察缘起性空,所觉境界无常,反照觉性自在,自然超越愚痴无明,超越我执法执,不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时练习,直到习惯成自然。

 

“不放逸”,练习管理自己,不要太放任或放纵自己,一点点练习,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要一下子要求太高,欲速则不达,反受其乱。不能管理自己,就不会有自信心,管理学要从管理自己开始做起。管理自己的基础打牢了,益处多多。

 

“不害”与“害”相反,“害”就是伤害人或动植物,以及破坏事情的冲动或行为。不害是相反的,不去烦恼困扰伤害别人,不伤害动植物,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大自然,不破坏正当的事情。

 

“正念”,一般讲的正念,是端正心念。进一步,观察一切念头的无常,乃至观察身心内外世界的一切感受境界,思维情绪,都是反映在心中的境界,变成念头,而觉照一切念头境界的“觉性”本身,不受念头境界的污染,本来无挂无碍,清净自在,本来无一物,这是根本的正念。也可以说,正念无念,无挂碍。也可以用“四念处”来练习念身不净,对治贪恋身体与色相,对治把身体当作“我”的我执念受是苦,对治贪恋执着感觉的习气,从感觉的逼迫中超脱出来念心(念)无常,从念头与思维的迷惑困扰中解脱出来念法无我,对治法执。

 

“正见”,普通讲是正确的见解,也很重要。进一步,是正见无见,不被一切见解所困,心本来清净自在。《楞严经》讲“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有见解的时候,那个见解不是能见的本来,不是根本觉性,而是依据觉性进而思维的产品,属于所见,不是能见。能见、能觉之性,超越一切见解、所见,不是所见、见解、思想观念所能涵盖的。

 

“正信”,基于正见,产生正确的信心,不是迷信,而是智信通过智慧观察获得正见以后的信心。

 

“正精进”,基于正见、正念、正信的努力不懈。我们无始以来,被无明烦恼困扰得习以为常,习惯的力量很大,不是一下子转得过来的,所以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回归正见、正念、正信,化导身口意的行为,坚持培养新的好的习惯,替代旧的无明习惯。

 

其他,还有各种好的品德,比如善良、厚道、朴实、勤劳、努力,谅解心、宽容心、自尊尊他、仁爱仁慈心、道义心、仗义心、礼敬心、恭敬心、诚恳心、同理心、同情心,守戒、守法、守规则、守约定、守信用,意志力、自制力、专一专注能力、定力、智慧、处理事的方法方便能力,等等。

 

以上这些,有些是人性中的优点,有些是通过后天的修养培养起来的优点,是对治人性弱点的良药。人性中最大的优点优势,就是本具的觉性。我们可以练习深刻的反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与种种心理习惯,逐渐深入,就可以一步步开发自知之明。

 

越了解自己,就会越理解谅解别人,对“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会推己及人,具有同理心,自然步入“忠恕之道”的修养,逐渐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至“己所欲,施于人”,也才会深入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天下事的艰难,懂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之难,不会被肤浅的理论观念骗住,也不会再用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要求一切了。所以,了解人性,是一切学问的起点与基础。

 

人性的优点弱点很复杂,每个当下,都有很多的念头起起灭灭。我们早已习惯了被纷飞的念头牵着鼻子走。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随时被念头牵着鼻子走,非常被动,自主程度非常小。若是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与诱惑多了,更是妄想纷飞,浑浑噩噩。将来如果科技进步到能用仪器把心念与行为,连续记录下来给自己看,我们一定会很惊讶,会发现绝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心念和行为都是很莫名其妙的。

 

所以,放任自流或合法地保护本身,并不必然导致自由自在。用智慧的方法反省自觉,修身养性,避免思维的陷阱,是每个人百分百需要的。这方面的经验与方法,最丰富的,不在西方,而在中国文化里面。

 

(本文作者马宏达先生,系南怀瑾先生生前秘书。本文选编自东方出版社《恒南书院讲演录(第一辑)》之马宏达先生《思维的陷阱》一文)

 

(点击图片购买)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刘力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当前“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 马宏达:面对无常和恐慌,熟习此法,可免于无数精神烦恼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