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二十八集
---楞严经讲座


现在《楞严经》很重要一个问题,富楼那问佛这个妄想什么原因起来的?就是我们这个思想,它是什么原因起来的?佛的答复有名一个故事,就用当时佛在世的时候,当地在那个城市里头有个人叫演若达多,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镜子有一个头,这个人觉得自己怎么没有头了?就是这样疯了。佛做了这个比方,他说这样一个人自己照镜子看自己觉得镜子里头有个人,我到哪里去了?就是这个话,所以就疯了。他问富楼那这个怎么样治得好啊?现在是个大问题,精神科、神经科、心理医生很值得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的医学上的毛病宗教心理病,就是精神病的一种,很难治疗,医药没有办法的,佛也是没有办法,只有他自己有一旦再来照镜子,啊,我的头还在这里,就不疯了,所以我们都是疯子,这个是有名的故事。那么佛的偈语,头不是外来的,忽然狂歇,头非外得,这是上一次讲到这里。等到他狂心休息了,这个头不是外面拿来的,就是本头,我们本有的头就在这里。这个故事我们先停留在这里,这非常有名的构成了佛教禅宗乃至整个的佛教的文学,所谓镜中之头。疯了就是这样疯了,没有理由的。

明代栯堂禅师很有名的,尤其他的诗,他的禅有名还不算数,他的文字般若更好,非常有名的。关于这一段公案,他有一首偈子很好的诗:

“心心心已歇驰求”,三个心字,注意啊,他为什么用三个心啊?难道中国字他只认得三个字啊?我们普通讲三心二意,对不对?你这个人三心两意,哪三个心?普通所讲这个心分成三段,前一秒钟的想的过去心,还没有来想的未来心,现在正在思想的现在心,这也叫三心,这是三心的道理,把这个心、思想分成三个阶段。另外说三个心,心、意、识,佛学用的都是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用的思想脑筋会思想、会感觉、会知觉,看见、听到、感觉到、思想到、见闻觉知:意识作用,也就是妄想心,这个叫妄想心。就是意识的作用,意是意,识是识,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问题不多讲,所以叫三心。两意:第六意识我们这个意识分两面,第一个解释,白天清醒的明了意识,夜里做梦的那个叫独影意识,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第六意识还是我们现在所应用,随时有见闻觉知都是它发挥出来的作用,它的根根在第七识,末那识,所以末那识第七识也叫做意根,所以意分两层了,因此我们普通有三心两意。所以讲中国古人做诗,很深的学问、很多的知识把它浓缩拢来,变成一个非常优美的文字出来。所以叫心心心,不但是妄想心停止了,求道的心、求佛的心也休息了,都放空了;心心心已歇弛求,不向外跑了,不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都叫做外道,不向心外去求法,自己本心本来在这里,所以他悟道了。心心心已歇驰求,谁能做到这一句,这一句就是《楞严经》上“忽然狂歇,头非外得”,心心心已歇驰求,道不是外来的,本来大家都有。

“纸帐卷云眠石楼”。这是我们大家做不到啊,真的出家人在高山上,没有钱,也不需要钱了,蚊帐也没有,拿纸来糊一糊当蚊帐,有时候白天把纸卷起来,这个蚊帐就是这么一张纸,把纸这样卷起来就是蚊帐拉起来了,连着云,房间里都是云,石头落在高楼上,山洞里。

“生死百年花上露”,了了生死了,就是活一百岁啊,象你们年轻的不觉得啊,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常常感觉到好象自己还是小孩子,当年的事情都在眼前,一想啊几十年了。所以一生一死就是活一百年花上之露,这个时间太快了。没有什么,生跟死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了了生死了。

“悟迷一旦镜中头”。就是用这个典故,所以谁悟了?谁悟了道了?谁又迷了?这是用《楞严经》的镜中看头,自己本头就在这里,悟迷一旦镜中头。那么下面一般人认为:

“人言见道方修道”,先要悟到理再来修,悟后起修那是空话,多余的。

“我笑骑牛又觅牛”。本来骑在牛背上,还要找一条牛到哪里去了?道本来在自己这里,还向哪里去找啊?所以我笑骑牛更觅牛,如果懂了这个道理,

“举足便超千圣去”,还没有开步走,还没有开始修道,已经佛啊道啊这些圣人都过去了,不在话下,讲难听的话都滚蛋没有事了,我就是佛,佛也就是人,人也就是狗,狗也就是道,道也就是佛,空名词。

“百川昨夜向西流”。水,中国的水大陆上大部分都是向东流,因为中国是西北高原,东南,所以流到海里来,他说水倒转来流。那么学密宗道家的所以要转河车啊,倒转来流啊,鬼话一大篇都来了,

下面一句它就倒转来的鬼话。其实就是说道在哪里?就在此心中间颠倒颠,倒转来就是,一念不起。我们心都是向外面转,你停了,就好了嘛。“忽然狂歇,头非外得”。那么这个我们了解了。

这所谓禅宗的这些大师偈语,中国禅宗是离不开禅定功夫,要功夫到达,第一句就是功夫,心心心已歇驰求,做到了就行了。那么到达了以后一定文字般若很高明,文学境界自然会高了,这是一首文学境界非常高的诗。生死百年花上露,悟迷一旦镜中头就是这一件故事,但是我们先要了解,镜中头所提出来的故事非常有名,震撼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佛法的作用,也震撼了一千多年的文学界,各种文学上经常用到镜中之头这个典故。

我们现在大家看《楞严经》需要注意呀,这个故事很美,人家发疯我们不发疯,就不管他了,其实我们也是发疯。镜中看头他就悟了,佛没有正面答复,这个问题在哪里?就讲妄想怎么起来的。上次我们提到过啊,《楞严经》的秘密就在这里,我们现在都是疯子啊,都在找头啊,找道找生死的根本,其实我们现在整个的生命就是这个肉体生命存在,包括外境界山河大地都是真如自性一个投影,是个影像不是真的,第二月,并非是真月。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太阳照下来,几个人向不同的方向走都觉得太阳跟着自己。这个地方要注意哟,所以禅宗听《楞严经》就是参禅哪,这个理要搞透啊,所以现有的世界与现有的生命我们自己已经在疯了,忘掉本来的根本,认影,认这个影子,这个四大这个身心是影子啊,所以有一旦我们照镜子忘记了本头已经很可笑了,其实我们天天现在忘记了本头,本心就是道。却不知道,另外去追求一个东西,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幻有的,这个身心啊存在会讲话、会听话这个就是假的,这个就是镜中的影像,已经不是真的了。放弃了这个,忽然狂歇,一切妄想休息了,求道、修道、求空、求妙都放掉了,那么本头就在这里,不在这个身上。所以这一层是《楞严经》的秘密,要参透。

我这样表达不清楚啊,我讲话只有这个本事了。大家仔细去参,不要认为这个故事看懂了,噢,照镜子疯了,再照镜子,啊,头原来在这里,好了,那你完全搞错了。现在我们有个镜子摆在这里,自己在照,自己照照这个镜子晓得这个都不是,我们现在这个生命就是幻影,包括这个世界,幻影并不是说它没有啊,是有啊,但是不是真实的,象镜中之头一样,镜中的头你不能说不是头啊,你只能说它是幻影,幻影不是没有啊,有啊,有,不实在的。所以悟迷一旦镜中头,要把这个地方参透了,可以说是真了解了《楞严经》了,懂了。现在我们再看佛自己讲的原文:

纵未歇狂,亦何遗失”。注意,你们大家要注意,我们现在等于一个狂夫,凡夫。至于这个“狂”字,佛经为什么用这个狂?有来源的。我经常讲,今天吃晚饭也正和几位青年才俊正在谈话,现在天天讲中国文化,你们懂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什么东西叫中国文化?谁能做出来一个答案?“狂”这个字佛经后来叫妄,狂夫出自《尚书》,《书经》很早了,孔子整理过的我们上古的文化文告。狂就是我们普通人,狂的意思就是疯子,我们这些人都是疯子,如果把自己心念一回转来,就是圣人,得道了。谓圣妄念即狂,就是圣人境界一念起了,自己警觉性不懂了、迷住了,跟这个妄心乱走了这就是凡夫了。所以狂夫也叫做凡夫,普通人,“狂”也是妄想,佛学叫妄,所以《楞严经》的用字,你懂了中国的文化,他用这个狂,狂不一定是疯子,有来源的,我们上古文化这个时候佛法还没有来称为狂夫,疯子,莫明其妙的。所以他说象我们这些狂夫、凡人,“纵未歇狂”,妄想心,注意这两句话啊,虽然没有停止没有休息。“云何遗失”,这个头也在这里啊,也没有掉了?换句话说你总认为把妄想停了,才求得真心才能得道,不晓得这个妄想心也是第二个月影啊,月亮的影子啊。妄想心不歇不休息,你的本心也没有掉啊?也是本来心啊,也就是它。所以“我笑骑牛更觅牛”。处处想明心见性,你现在你拿什么东西去明心见性呢?我的心要去明心见性,好了,你的心本来在这里嘛,不要向外找,“纵未歇狂,云何遗失”,你本来没有掉过啊。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所以你问这个妄想心怎么起来,哪里来,哪里去的?妄本无根哪,它根本无因而来的,妄性它本身的无自性,唯识叫做无自性,没有固定自己的永恒存在的可能,它都是偶然暂时的起来,没有了,这个思想,“妄性如是”:如是翻成白话文是这样,它本身就是这样。“因何为在”?你为什么问妄想在哪里?它在哪里?在你外婆家里,你去找吧,在哪里?在外婆家里你还会发疯。所以古人问妄想在哪里?在你的嘴巴上,你自己去找吧,你问的这句话就是妄想。所以“妄性如是,因何为在”,这要懂得古文的写作啊,四个字解决了,拿白话就一大堆。“因何为在”他说你为什么还要问在什么地方?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你心休息下来就悟道了,你不要求道,求个什么道?你本身就是道嘛。“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很重要的哟,要背来啊,不是我说的哟,我会说我就成佛了,我是教书的呀。他所以告诉富楼那,他说“妄性如是,因何为在”,因此告诉他一个方法,“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你不要跟着自己的思想在转,不要跟着分别世间。分别世间你看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分别世间啊,这个人好讨厌,坐在我的前面把我挡住了;冷气又不对;椅子也不舒服;分别世间心都不要,举一个小例子。不要分别业果,为什么他身体那么好?我怎么那么差?他老了都不大容易老?我怎么那么容易老?这些是分别心,分别心都是妄想。不分别世间、不分别业果、不分别众生,平等心看世界。“这三种相续”,换句话说,这三样啊。

什么叫世间?分析起来很多了,我们再提,三世间,诸位听过佛学的,如果以后口头考试,马上答复出来。器世间,就是物质世间;有情世间,这个世间就是情与爱延续下来连锁的,有情世间包括有灵之性的生命存在的这个世间;国土世间,中国、外国、日本国,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这是国土世间;那么如果再加一个得了道的,佛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圣贤世间,四个。我们普通用三个,器世间,物质世界;有情世间拿现在西方哲学观念是精神世界,有情世间;国土世间就是普通的国家的界限,就是这三个东西。

我们的人一切思想都在这三个里头转,看哪个房子便宜一点,房子跌价啊,哪个公寓好一点呀,追求器世间的物质,妄想分别追求,哪里便宜一点、哪里好一点啊?这就是分别这个世间,详细讲就很多了。分别业果,怨命不好,他的命运怎么这么好?乃至找人看风水啊,算命啊,求人打卦,分别业果。分别众生,怨恨众生,众生就是这个社会,现在观念就是社会,这个社会怎么乱哪,比较性啊,这些。只要不随这三个大要,详细讲这三样东西可以讲它好几个月了,可以发挥了,我们现在简化。

他说你只要不追随分别心,思想心就是分别,这个好那个好,善恶、是非、好坏、你我、一切相对就是分别心,不起相对妄想分别,不随世间、不随业果、不随众生,这三种相续把它切断了,心切断了。“三缘断故”,三缘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杀盗淫三种缘不来了,不杀、不盗、不淫;那么还有一个说法,三缘就是你贪我爱,男女之间,加上我们的识神灵魂的作用加进去,这个人生来就是男精女血,贪爱就是精虫卵脏结合,但是精虫卵脏结合不会生人,必须灵魂加入,这个叫中阴加入,三缘合和才能生人,所以把三缘一切断,一念不生,三因不生啊。杀、盗、淫是三缘,三种行为它从哪里来呢?贪嗔痴来,三业的根本来。所以了解了这些,不跟着物质世间、不跟着业果、不跟着社会的演变,这个心就放下来,真正放下。“三缘断故”,不做坏的行为,杀、盗、淫不来,贪、嗔、痴不动。

那么你自己心里头那个疯子,妄想就是演若达多,拿这个疯子的名字来(表示),你自己乱想的心啊,“狂性自歇”。用不着求哪个法门、哪个功夫来修的呀。你说修哪个法门?哎呀念佛对我好,修密宗观想对我好,参禅对我好,对你什么好?你那个是狂心啊。你觉得对我很好,我这个功夫上路啊,那正是分别业果的狂心。把这些狂心,狂性自歇,不是他力,不是佛菩萨保佑你的。你自己有一天,所以修法都是这样叫你自己学,不过佛菩萨没有办法,还是想一些办法。所以我经常说你看学密宗的人,最好的办法。所以有许多人问我学密宗好不好?我说好啊,不过你要学真密宗。你们没有看到,现在什么灌个顶啊、摸一摸、弄个咒子那不是真的。

密宗一堂法门,自己每一个人修法,任何一堂法给你修下来一次总要三四个钟头,一天修三堂法,我的妈妈,吃饭都没有时间了。这个修法很麻烦,上座这样一修,然后各种各样,密宗要富贵法啊,很好的佛像,很好的供养,象这个桌子一天要擦好多次,擦了以后,乃至起码供它七杯水吧,干净的水,这一杯供养给佛做洗脸水,这一杯供养给佛洗脚水,这一杯供养给佛的是濑口水,你想到的都要了,或者佛这两天眼睛不好,还要眼药水,都可以供养,还可以供养一千杯;灯也可以供养一千盏,现在拿电灯来一点算什么?那都是甚好的奶油灯供养,然后做供养。然后每天要做供养品,三百三叠芝麻糯米馒头都要自己亲手来哟,做好了以后都供养上去,上座修法,然后这边是铃,那边是鼓摇动的,我们以前大陆上到门口来卖花那些人摇的小鼓,这样上座修法,打坐了半天,然后观想三个头,每个头上三个眼睛。(断录)

一切方法,道家也好,各种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啊,都是使你心停下来就是道,所以禅宗祖师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人有一切狂心嘛,所以你要想健康长寿,叫你练气功啊,叫你修内丹外丹啊,各种气脉,你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山东话要什么有什么。佛法里头八万四千法门,很多的,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问题就是你有没有一切心?你真到没有一切心啊,都放下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佛的老实话都告诉你。那么中国人就是放下,真放下了就成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我看《楞严经》可以停掉了,我们讲《楞严经》也是狂心。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楞严经》就讲完了,所以很重要啊。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不从人得”四个字注意啊,后来达摩祖师也用上。他说我们本来“胜”的这个意思,胜:中文的意思超过了一切。我们的心本来是干净的,我们的心本来是不生来灭不垢不净,本来很干净的。有人骂我们你这个人心好脏,你一定气死了,心本来个个干净的,当早上起来一念未生以前,所以孟子也提到养足夜气。人刚刚睡醒,任何思想没有来的时候,此心本净啊,保持这个心境就是孟子讲的养足夜气。夜里刚刚睡醒,此心寂然不动,都很干净啊,只要过半秒钟还不到,有一个念头来已经不净了,哎呀,我赶快起来今天要上股票市场,不干净就来了。

所以“胜净明心”本来光明的这个自性。

“本周法界”,它在哪里?你不要有个境界,呀我现在这一堂坐得很好、好象心给你抓住了,错了,那是意识见闻觉知感觉的境界啊,那是心的用啊。你坐好了打坐好了当然有各种境界,等于水摆在那里,把它宁静久了,它自然有许多变化,这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认为这是道是心,你就错了。本心不在一切用、一切相上,所以胜净明心是“本周法界”,无所不在,哪里都有它,哪里都没有。

“不从人得”,不是说找个善知识、好老师传我一个,他传什么给你呀?不从人家那里得呀!所以还有些年轻人外面有些人写信来呀,哎呀,我要拜你为师,搞得我真头大。我说我一辈子也没有收过徒弟,真的嘛,很多人他们都叫我老师,我有时也叫他们你老兄你老弟,你老哥,你老师,这个老师一个代号啊。他不叫我老师,叫我老南也可以啊,不过他们客气不叫老南那么就叫老师好了嘛,老师同我有什么相干嘛。我的朋友还有两三代连孙子带来了怎么叫?我说老师嘛。“我都叫老师,孙子也叫老师啊”?我说我这个人大家的老师,没有关系,那是个代号,我从来也没说哪个是我的学生,哪个是我的徒弟,都是朋友。何苦呢?那个老师就传你一个法了?那你皈依佛你就成佛了?道不从人得,不是别人那里,都在自己这里啊,要靠你自己努力的呀。拜个好老师有什么?好像我有个好老师很有招牌一样,这个狂心不是要送疯人病院了?你拜一个活佛又什么样?他是活佛啊,你还是佛活啊,没有用啊。所以道注意啊,要“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不是别人给你的,不从别人那里得,就是你自己就有,千万搞清楚。不然把这个经读错了,不从人得,难道要去变狗才得道啊?不从别人那里,自己本来在道中。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何必要你吃苦修苦行啊,这样辛苦,苦苦忙忙的,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去修道。“肯綮修证”要你怎么去修才修得出来的道,修出来不修就坏了这就不叫道了,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什么呢?本来心,自己的本来心。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佛再做一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自己衣服里头有一颗明珠,价值万金,不是我们台币啊,美金,贵一点。一颗宝石挂在衣服里头,自己忘记了,自己不知道。

穷露他方”,结是身上有珠宝不知道到外面讨饭。

乞食驰走”。到处讨饭还讨不到。

虽实贫穷,珠不曾失”。你说这个人虽然在外面讨饭看到很穷,他穷不穷呢?他没有穷啊,他那个宝珠还在衣服里头没有掉啊,只是偶然忘记了,找不出来。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忽然找到这个叫善知识了,管他善不善,反正把你那个珠告诉你找出来了,恶知识也是善知识,哎呀你讨什么饭嘛,你自己是个富人啊。你衣服里头本来有一颗如意宝珠,如意宝珠不止一万金啊,如意宝珠我也没有看到过,不晓得诸位家里有没有?你们回去把衣服翻一翻看,算不定都有。如意宝珠是拿来要什么就有什么,拿到这颗珠子,我要面包,面包就出来了,你要美金,美金也来了。不过人生啊,我告诉你,现在我们讲讲可以。真有那颗珠子啊,这个活得也一点不舒服。人之所以活得有意思啊,因为有许多许多求不到的,坐在那里幻想,我要如何我要如何才有意思。你统统满意了,只好自杀,活着没有道理了,所以如意珠就是这样。有一个人忽然指示你,如意珠就在心里。

所愿从心”。你所愿、想希望什么它都来了。

致大饶富”。因此他大富大贵。

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个时候才悟到了,原来富贵不从外面来。我们晓得以此道理佛做的比方,所以我们中国文学上经常有写到贫子衣中珠,就出在这个地方,贫子衣中之珠无价之宝,自己不知道。那么佛这个比方,第二个比喻,这一节里头第一个比喻镜子里头看头。第二个比喻衣服里头找宝珠。宝珠不在外面,就在你本来衣服里,你不要忘掉,换句话说道不需要向外求啊,你本身就有。你说我们本身这件衣服有没有啊?诸位不要忘记了,回到衣服里摸摸看?不是这件衣服啊,这件衣服佛说是我们妈妈给我们的衣服,就是妈妈生下来那一件衣服,皮包骨头就在里头,道在哪里?就在里头,你去找。所以云门祖师告诉你“我有一宝,密在形山”,这个生命四大固然是假的,假的这一件衣服,自从爸爸做的,透过妈妈那个工厂,爸和妈两个做的,给我们这件衣服。此中自有宝珠,这又是一大秘密,这个秘密。所以我有一宝,这个秘密在哪里?就是你这个形体这件衣服里头,你去找,密在形山,就在这里。所以佛的这一个比喻你不要轻易放过啊。所以我上次给大家讲,比喻的本身止于比喻,但是透过比喻以后它所指的目标,你要把它参透。那么这一段佛答复富楼那妄想从哪里来?说完了。这一下他们两兄弟一吹一唱。富楼那的问题正讲到这里,阿难起来了。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这个原文都一样,不讲了,阿难就站起来行个礼,要提出问题了。

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立法院的咨询案原文,阿难提出咨询了,这一段我们简化一点。阿难在大众中站起来问佛,听到佛给富楼那讲到这个地方。他说那么:

“杀盗淫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这个菩提不靠外面来的,本身就有,道本身就有。照你这样讲,好了,悟道也是因缘所生啊,也要因缘恰到好处的时候,他就会悟道了嘛。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这句话提得很有力量啊,根据你说的逻辑,那么悟道也是因缘来的,靠因缘成就了就会悟道,皎然明白,这个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云何如来顿弃因缘”,为什么你前面刚才跟富楼讲你讲道不属于因缘?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你要批驳了这个因缘?下面有一句话:

“我从因缘心”,我当年来跟你出家,皇帝也不要当,因为释迦牟尼佛出家了,王位应该是他接的,他当皇帝,结果释迦牟尼佛把这个弟弟也弄来出家。他说我出家跟你来修道也从因缘心得开悟啊,懂了世间法都是因缘,因缘聚了就有,散了就没有,他说我心里开悟才出家的。你现在讲因缘不是道,那我不是上了你的当了,不白搞了?他说这个道理呀,

“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岂当我们年轻这一辈的同学心里听了你的话有疑问。

“今此会中”我们现在同学们老一辈子的长老,就是那个有神通的目连尊者舍利弗须菩提都比释迦牟尼佛大二十几岁还不止,他们都胡子头发白了。释迦牟尼佛三十二岁出来说法,他们已经五十几了,他说他们这些长老,老前辈的同学们,乃至最老最老的老梵志原来是婆罗门的跟你出家的,已经是大师教主。

“闻佛因缘”他们也是听了你的因缘生法缘起性空而悟道的,现在你把因缘道理一批驳了,他说: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那么好了,王舍城就是印度现在的一般外道拘舍梨,他认为道是什么?自然的,道,自然就是道。他说假使因缘不存在,那这些外道所讲自然就有道,只要合于自然就对了,所以自然就是第一义,最高无上的道,那么外道说的道就对了!不是因缘就是自然来的了?他说我越搞越糊涂,就是这个话。

“唯垂大慈,开发未悟”,希望你大慈大悲。我越来越糊涂、迷掉了。本来还清醒,给你老人家一说法说得我糊涂了,越来越蒙了。那么佛答复这个问题,阿难提出咨询了。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佛的答复很简单,最高的逻辑。他说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答案,本身就是答案嘛,不需要问我的。佛没有那么讲啊,我们帮忙他。那个时候他没有这些话了,我们说这些话来表达。他说我不是和你讲过了吗?就象那个疯子演若达多,他因为看镜子一下疯了,我的头到哪里?再一看镜子,呵,我的头原来在这里,不疯了。譬如这个演若达多,“狂性因缘”:无因而来,“若得灭除”:自己再一看镜子,这个妄想没有了,自己分别没有了,我的头不在我的身上,这个观念没有了。“则不狂性自然而出”,那就不疯了嘛。不疯了,人本来不疯了嘛,所以你说因缘的道理,同自然,因缘和自然两个相对,因缘的道理不承认自然啊,各种因缘凑拢来而发生的。但是这两种在印度的哲学啊,我们现在这里不讲哲学,假使讲哲学的学理,因缘、自然都是唯物论者,两种都是唯物论。唯物论一切是讲因缘,譬如人的心理起的作用,因受物质的影响起来的,说你怎么会想?因为我有脑神经。有脑神经,脑神经也是物啊,你那个唯心的心在哪里拿来给我看?自然,自然在就是这样,这个自然界的自然,就是科学的自然。所以因缘、自然两种如果讲起来宗教哲学的道理,还是基本上属于唯物论的。那么佛在这个地方对于因缘自然,他说这个道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而有,“理穷如是”。这个逻辑的道理,你本身所问的问题就是你的答案嘛,你何必还要问呢?不过佛很慈悲了,怕阿难不懂。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这个文字,在中文在文学的句子写逻辑哲学的道理这就很难了,我很佩服这位房融先生,公然拿文学境界能够写那么好的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哲学。佛告诉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他的头本来在这里,从妈妈生下来就有这个头,很自然的。

本自其然”,他本来有个头,他自己本来有个头,这是当然的嘛,“本自其然”。

无然非自”。所谓当然就是自己本来有的嘛,就是这个道理。你看这个文字到这里一写很美。再讲一道,不然会读昏了的。因为你们的教育从白话入手,我们从古文入手读这个书啊,读到这觉得这个文字用得好,技巧用得好。会读到怎么样?我们读到好的时候,这个样子念“本自其然,无然非自。”这个摇头干什么?写得好,写得好,这个意思。所以古人读书读到好的时候就摇起来,有时候还拍起掌来,好,好,就象一个作文做得好,所以这里面八个字中国字翻来翻去。他说“头本自然”,这个头本来自己在这里,自然。“本自其然”本来的头自己就在这里,这是当然的道理呀。“无然非自”所谓当然就是自己本来有的嘛,没有哪一个所谓当然不是自己有的,自己有所以叫自然嘛。“无然非自”然就是对、是。这个是自己有的就对了嘛。你有没有?有。无然非自。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你假使讲因缘,他什么原因看镜子里头看自己的头会疯了呢?会到外面找头呢?这是什么因缘?头本来在这里,我问你他是什么因缘疯了呢?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自己本来有的头因为某一个因缘、因素所刺激疯了。“因缘故狂”,不过这个里头你注意啊,拿现在人思想有辩论的呀,如果照佛经“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他说那么为什么自然会把这个头掉了?你看世界上有个人自然把头掉下来,有没有?没有啊。你要注意哟,你们尤其年轻做法师做居士的将来注意哟,未来时代象我离开了佛学的立场,我就要提出来问佛了。不然,有,佛说的若自然头因缘故狂,外界因缘而来,外界因缘的刺激所以疯了;“何不自然因缘故失”,何以不自自然然因为因缘的关系就掉了头呢?好,我就要断章取义了,叫断章取义,有时候和别人讲话我最怕这一主题没有讲完中间抓一点就断章取义了。因缘故狂:人疯了并不是自然疯了,因缘来的哟,我受了恋爱失败的剌激,或者我头受车子脑震荡一下,所以疯了,很多啊,是因缘来的呀。假使这样问你,你这位佛,请问你这个佛、现代佛,你怎么答复?那么可见你这个话不对呀,世界上有因缘故狂啊?由因缘的关系所以疯了,如果照心理学测验下来,这个人疯了都是有原因的,受了某一种刺激,或者因某一种药吃错了药也可能,无故自疯的人很多,无故自疯的人有多少呢?全世界有多少人口?那些都是。至于在疯子里头疯得厉害的呀,这个可能是别一种因缘来的。所以你们将来注意哟,现代人要懂得现在的科学啊,现在医学上可以问你。你说不可能有因缘故狂,世界上有许多人发疯是因缘来的,此理怎么说?你要把它讲清楚了。那么佛说的道理呀,他的逻辑不在这里。他说自然头因缘故狂,自然头就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他说如果是因缘所起的狂,那为什么不自自然然有个因缘来,失去了这个狂性呢?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他说本来的头没有掉了,“狂怖妄出”,因为他看镜子一下迷糊了,哎呀,我怎么没有头了呢?镜子里头有这个人,我到哪里去了呢?他一下神经了,狂怖:害怕的心理,“妄出”就是妄想。“曾无变易”,他的头还自然在他的脑袋上啊,没有变动过啊。“何籍因缘”呢?当然不需要靠别的原因啊,他的头本来在这里。所谓头本来在这里,头没有掉啊!所谓觉得现象,他自己疯了掉了,他自己也觉得我没有头了,这个是他自己心理上的疯啊,这个身体这个头没有掉。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再说你说这个人疯子“本狂自然”,这个人啊天生就有点神经的,本来就是有点狂,有点神经,自然来的,既然本来有神经。不狂的时候狂的心理又在哪里呢?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其实啊,发神经的人你知道啊,它有一个东西绝没有神经啊,所以神经的人,你讲他你有神经他绝不承认,我没有。他那个没有啊,没有疯啊,他那个知性并没有变啊。你注意,这样你们可以去做心理医生了,只是很难把他现象变了。所以他说这个头啊,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如果一个人一旦悟到了我这个头本来在这里,刚才是我心理迷糊了、一个观念错误了,所以认为发疯、不发疯、有头、没有头,这许多思想观念,加以许多解释,落在因缘所生的解释,或者自然之有的解释,这一段我们比较讲得浓缩很短,如果用哲学逻辑的分析很麻烦了,因为我们中国一般人不大喜欢搞逻辑的,这要专门搞,假设对逻辑哲学有兴趣研究的人另外再研究。“因缘自然,俱为戏论”,佛法跟你讲一切因缘所生,或者外道讲自然而来,这些是笑话。换句话我们再进一步说,所谓因缘所生也是佛说的法啊,《楞严经》号称是了义教,彻底的,我们经题就叫了义。因缘所生法那是不了义教,自然而有这是外道教,当然是不了义。所谓了义教,因缘所生讲现象讲作用,不是因缘不是自然讲本体,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不然一般人说《楞严经》也是外道啊,讲常住真心啊,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讲作用讲现象,现象作用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错。讲本体是如如不动,所谓因缘乃至佛在上一节讲到,所谓空,连空他都批驳了,空也不是,空也是个名词。那么佛讲到这里。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所以他说我告诉你,自己只要心中三缘贪、嗔、痴、慢也好,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两意三缘一断,即菩提心,自己就醒悟了,就觉了。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注意哟,这又是重点要背的地方。所以怎么叫得道开悟了,你晓得,真开悟了菩提就是觉悟,真正开悟了,菩提心就是本心明心见性。真正明心见性了,“生灭心灭”,妄想自己断了,注意哟,你们诸位想学佛想求道,想开悟的,不要倒因为果啊,佛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了。“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妄想自然顿断,歇即菩提。你理没有悟透,光想想把妄想心做功夫压,不需要用功的,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那么你说要不要打坐啊,打坐归打坐啊,坐怎么样?坐就坐啊,坐起来两腿一盘坐在这里是很好嘛,无功用道蛮好嘛。结果坐在这里,不要吵啊,我要修道,这一下要证菩提了,那个死相,你怎么样会得道嘛,那都是生灭心嘛。然后坐在这里听呼吸啊、听声音啊、看光、做观想啊,嗯,差不多,我长得好高啊、好大啊,你快要疯了。所以“生灭心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无功之功,心心心已歇驰求,纸账卷云眠石楼。你打坐也好,睡也好,打坐固然是好,睡也是啊。你睡在那里三天三夜不动,我就送你个匾给你,证得涅磐。你看你做不做得到,当然不是死了,人还活着的,死了三天三夜不动不算数,右协而卧。有很多祖师睡到的,行住坐卧都是功夫,道家这个叫睡功啊。你看人能够睡到三个钟头你不翻身,动都不动,拿一杯水放在你屁股上,稍稍摆一下就倒出来了不算数。那就得定了,也一样啊,无功用道,那叫证到。下去会悟道,那你九辈子也悟不了,三大阿僧祗劫也悟不了,九大阿僧祗劫也悟不了,真把理透了,“菩提心生”,一悟了,清醒了就清醒了,“生灭心灭”,妄想自己停了。

此但生灭”。所以你讲因缘啊讲自然啊,都困在这个名词这个现象上,这些都是生灭心、妄想。

灭生俱尽”。你不要去妄想,把生灭心都忘了,“灭生俱尽”就是说你想把自己心里头,哎呀,我妄想太多了,就是念佛也好什么也好,就是妄想停不了,一般人学佛都是这个样子。“狂”,你要停它干什么,妄想本来空啊,它空你的呀,哪个妄想留住了?所以你把想灭掉生灭心的这个念头丢掉都放下来,自然“无功用道”。

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假使你是自然外道,佛叫它外道,心外求法,认为道不要我们修自然来的。比如有些宗教,乃至我们信宗教,哎呀,只要求菩萨,菩萨就会保佑我,只要求上帝,上帝就会给我灵感,这也等于自然来的。都从人得,从他力来的。“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那么你也可了解,那个自然心一明白了吗?自然,嗨,这个自然来了,生灭心也停了,“此亦生灭”。如果也这样认为,我自然,这一下好自然,呵这个是道,这个还是意识作用,还是生灭心。有生灭,有生就有灭,不修它就没有了嘛。“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真正叫自然,就是没有生也没有灭这个才叫自然,自己本来有的,另外如果有一个东西叫自然,都不是了。

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他说我给你做个比方,犹如世间一个东西,“诸相杂合”比如这个菩萨,是木头、颜色、人工把它兜笼来刻起来一个佛像,诸相:人工,材料,颜色把它胶拢来一看,好庄严的菩萨,诸相杂合,兜拢来这叫因缘,“成一体者名和合性”,彼此和合构成,这就是因缘。“非和合者”,不靠很多因素构成的呢,就叫做本然,本来就如此的。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可是所谓自然、本然、因缘和合,这些都是名词的观念。所谓本然并没有一个东西什么叫做然。所谓叫和合,这是一个观念,真和合拢来,也看不到一个和合的作用,作用过了,现在没有什么和合,也不叫做颜色,这个就是叫做佛像了{听录注:录音73分钟处此句突然谈到佛像,似乎不通,有心者可帮听听}。

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好,佛法在哪里?说因缘凑合就得道,错了;说自然会得的也错了。因缘和合的观念丢掉,自然来的丢掉,“俱离”:一切都放下,“合然”因缘自然这些观念都放下,“俱离”。你说放下了就是道了吗?“离合俱非”有个放下观念也错了,有个做功夫观念更错了,“离合”都不是。所谓“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四个角都不对都拿掉,无功用之用这一句才叫做无戏论法,究竟的,不是儿戏不是笑话。佛法就是这样,讲个空还是戏论,所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如果以了义教来看这两句话是戏论。缘起性就不空,如果一个懂得逻辑的人,你这两句话就错误,缘起,既然缘起了,可见性不空啊,性空那就不会缘起啊,在逻辑上不对呀。所以此句拿逻辑来一批驳都可以批驳得了的。所以讲到道啊,歇即菩提呀,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落在任何观念上都不是,有一个名词有一个观念都不是道。注意啊,到了这个境界很高了,空也空了。

菩提涅磐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你纵然把这些逻辑观念论辩清楚,你的教理可以做大师了,说得很通了,真正的悟道,觉性证得涅磐,他告诉阿难,你呀还早得很呢。真正要怎么样求证到道?还是要用功来的呀!不是一翻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两句话有些人写日记写错了,还是要辛苦来的。他告诉阿难不是你历劫辛勤修证,要多生累劫修道来的呀,勤苦来的。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他告诉阿难,象你那么聪明记忆力那么强,多生累劫也有修持过。阿难是多闻第一,博闻强记,一切佛说的法,在哪里所讲些什么,他都记得。他说你能够知道十方佛的十二部经典,十二部不是十二部经啊,就是长句短句,这些很多啊,因缘,这些出世的因缘,都记得。你逻辑的头脑佛学的道理,清净的妙理你都懂,“如恒河沙”,你记的学问太渊博了有什么用?学问越好修道越难。“只宜戏论”,吹吹牛可以呀,卖钟点费也可以啊,“戏论”,骗骗人的呀,没有用。只益戏论,戏论就是儿戏、笑话。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他说就象你,就揭阿难的伤疤了,象你一样,佛学讲得那么好,头脑那么好,刚刚出去化缘你看碰到摩登伽女,那个眼睛给你一勾,他说你完了,你的魂都掉了,结果你还不能离开摩登伽女这个灾难。

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他说你看,你学问有什么用?佛学有什么用?结果还靠我念一个咒子,文殊菩萨去救你。结果你还不如摩登伽女呢,结果她一听了这个咒语后,她立刻得了三果罗汉,阿难还在那里卖苹果呢。摩登伽女当场就得阿那含果了,她比你还快,所以佛法不是理论来的,学识多了,理论多了有什么用啊?这个道理。“于我法中。成精进林”,这个摩登伽女后来就在佛那里出家了,当尼姑了,比丘尼,最精进一个人,最用功一个人。“爱河干枯”,情爱之欲都没有了,因为她对方没有这个心,使你得解脱了。如果摩登伽还要缠阿难啊,那个因缘上,阿难还脱不了手啊。佛的秘密也说出来,好在摩登伽对方解脱了,她成道了,她没有成道啊,阿难就靠不住了,就是说你不真做功夫不修行是不行了。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注意哟,学佛的基本。你虽然多生累劫记忆力强、学问好,“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任何一种秘密理论你都懂,他说有什么用?不如一天放下来真修持,证得菩提,“不如一日修无漏业”,无漏之果,一念不生。怎么样做到一念不生呢?就是放下,远离世间憎、爱,憎就是讨厌,爱就是爱得要死。譬如我们常常看到两夫妻呀,朋友中间老朋友,爱的时候爱得要死,爱其实就是恨了,你讨厌,你不要管我,就是憎爱心了。爱得太过了,他就讨厌了,所以有时候啊,最好的爱你就多给她讨厌 ,她就会转来爱你了,你拼命爱她,她就会讨厌你,注意啊,不过这是世间法。要真正的得道的人憎爱平等,没有怨恨、没有讨厌、也没有爱,平等心,就是放下,随时修平等心,慢慢慈悲就来了。憎爱是最基本啊,我们人随时,讨厌这个东西,我讨厌这个时间,我讨厌这个东西,我讨厌听不懂,这个东西真好可是我气死了听不懂,这就是憎,哎呀,听是听不懂了,可是我还爱听,这就是爱。所以你看那个苏曼殊有一首诗做得很好,苏曼殊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是诗的境界,苏曼殊,你们知道啊,那位老同学,“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憎。”就是这个憎,所以他出家去了,当和尚了,最后还放弃了他的表妹这个爱情。“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憎。”这个爱憎之念就是最起码修道,所以佛告诉阿难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注意哟,爱人是苦,爱别人追不到很苦啊。追到了爱他,譬如爱儿女啊,儿女不听话,那个气得好苦啊,因爱就有憎嘛,儿女不听话嘛,爱丈夫、太太都一样的。有爱有憎就有苦,爱憎二苦,被爱的是苦,爱人的也是苦,讨厌也是苦啊,我们讨厌那个人偏要碰到,我被你讨厌我也苦啊,这都是苦。“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她在佛当场出家了,就得了三果罗汉,与罗侯罗母,罗侯罗母是什么人啊?释加牟尼佛的儿子罗侯罗,他的太太叫耶输陀罗,就是释加牟尼佛的太太也出家了。他说你看,佛法是平等喔,虽然这一边是皇妃,释迦牟尼佛的太太是皇妃嘛,跟他的丈夫来出家了耶输陀罗。这一边是最下等的淫女,它平等,“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平等平等,他们都悟到了前生、今生一切宿因。

知历世因贪爱为苦”。她们两位都证道了,知道多生累世为什么变女性呢?当然男性也一样,不过女性抓得牢一点,抓得牢啊,因为抓得太牢啊,所以多掉了一点就变成女的了,贪爱抓得很牢,贪爱为苦。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只要一念之间,回转来怎么解脱男女之欲,“一念之间熏修无漏善故”。

或得出缠”,不过注意哟,或得出缠哪,不是说一定得道啊,看你修啊,或者可以跳出爱与苦的缠缚。

或蒙授记”。或者可以得到佛的授记,授记就是将来成佛,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注意八个字啊,他说你啊,为什么还自欺欺人的,光想听听看看,“观听”光想听,很好听,很有意思,多看看,还不肯去真实放下用功。放下就是道,歇即菩提。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二十九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