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师追影

胡德平:在南怀瑾老师辞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7-10-04  来源: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作者:胡德平

作者胡德平:

中央统战部前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前党组书记,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9月29日

大家好!今天是南怀瑾老师辞世五周年的纪念日,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将做重要演讲,我作为一个多次接触南老师的晚辈,能有一个发言致辞的机会十分荣幸。可惜的是,我并未系统、长期听过他的授课,只能说些感想,唐突冒昧之处,敬请各位见谅。

 

胡德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金瓯尚未完璧。大陆和台湾在政治、经济方面是完全对立,森严壁垒的,可是两岸民族、人民之间的历史血脉,文化传承,心理素质的共同点却是任何人力都无法切割的。南老师在195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禅海蠡测》,在第一版的封底即印有一行醒目的文字——“为保卫民族文化而战”。南老师以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继承、阐述、发扬做了大量工作,真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南老师写的这本书,当时售出很少很少,他当时的工作多么孤立,今天两岸的文化界、宗教界和知识界对他又是多么敬重,就足以说明他的为人和两岸大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历史文化果真是那么重要吗?历史文化的信息对今人果真还有联通、启示的作用吗?我认为是肯定的,如若不然,我国代替GPS的导航通讯卫星为何要以“北斗”命名呢?“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这就是《史记》对把握国政统帅性的观念。如若不然,我国又为何要把发射的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号”呢?如若不然,古巴比伦人修建通天塔,又为何因语言不同,彼此争吵不休,不能形成命运共同体,而使通天塔工程成为泡影?当今我国科大讯飞公司发明的语言识别软件,就是为实现全球文化共享而搭建的一块通天塔基石。

 

南老师谈古论今,说东道西时,对历史掌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如莲花出口。有一次他给我讲了曾缄先生写的仓央嘉措的长诗,他把此诗比作藏族故事的《长恨歌》,《长恨歌》说到临邛道士、鸿都客为寻找杨贵妃的下落“上穷碧落下黄泉”“升天入地求之遍”,至今日本朋友还有这种传说,杨贵妃并未死在马嵬坡,而是东渡日本,至今日本还有她的后代。那么仓央嘉措真的死在四川理塘吗?数年前,我们参观过内蒙阿拉善左旗的喇嘛庙南寺,这里的僧人异口同声说,仓央嘉措是从理塘被押送到这里,生活多年才圆寂的,其文献、遗体俱存,只是在文革均付之一炬,无法印证了。想到仓央嘉措非同寻常的一生,他的故乡在西藏藏南的门达旺地区,至今国界尚未划定,其生其死留下的谜团太多,留下的遗憾太多。天道酬情,仓央嘉措去到理塘九年之后,曹雪芹又诞生人间。我曾在达旺邻近的错那县麻麻乡生活过一个月。世界是娑婆的,娑婆就是遗憾的,但很多娑婆是人们的粗心大意,妄自尊大造成的。

 

南老师关心、热爱的中华文化还有大量的工作留待后人去做。我们做的工作,不能只是整理国故,而应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中,减少遗憾,化解冲突,惩恶扬善,趋于大同。

 

---转载自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上一篇: 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

  下一篇: 李光富: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